作者 | 陈剑誉
编辑 | 张琦、张爱
视觉 | 张爱
责编 | 韩玮烨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一季度经济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万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3%,低于一季度的GDP增速,其中3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同比下降了3.5%。
经历一个多月的封控后,上海各行各业在4月中旬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动态清零”中的企业如何通过复工复产加速恢复增长,成为行业讨论的热门话题。
5月12日,第24期睿和公开课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公开课题为“复工复产如何按下加速键·零售商业专场”。在本次睿和公开课上,我也有幸分享了自己对于近期宏观层面经济数据的几点想法。
有言称,“不是马云的时代,而是时代的马云”。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和个人而言,很多时候社会宏观层面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企业和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作为不动产资管领域的研究机构,我们也在持续跟踪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以关注宏观层面的变化对不动产行业,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影响。
动态清零政策有持续的逻辑基础
电影院是城市最先进行封控的对象,电影票房可以反映城市的封控情况。根据票房数据,今年全国十大城市中有6个受到封控的影响,分为三类:一类是短期局部影响,如武汉和广州,封控的周期很短;一类是封控周期在三至四周左右,属于正常类,如深圳和天津;一类是失控型,封控周期达到两个月甚至以上。
从各城市一季度GDP数据来看,一旦城市遇到疫情并采取封控措施,将会对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如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城市,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增速。具体来看,消费所受影响最大,一季度疫情城市零售额基本都是负增长,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主要受停工停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未发生疫情的城市,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尚可,增速符合预期。
中国2022年一季度经济表现
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些结论,尽管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强,只要城市采取措施得当,还是可以做到:一将疫情影响控制在一个城市而不蔓延,二将封控的周期控制在1个月以内。如此一来,只要大多数城市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或者一个城市在大多数时间没有疫情影响,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就有保障,动态清零的政策将仍然有效,这也是目前政策的逻辑基础。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的发生和封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是存在的,且随着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增长,其负面影响也持续扩大。
从2015年开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也是最先受到封控措施冲击的。
而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在4%左右,远低于疫情前的8%,在今年1-2月份短暂反弹后,3月再次受到冲击,出现负增长。
好的方面在于,其他两驾马车受到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主要是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而基建投资还有较大的可操作空间;进出口方面,在整个疫情期间,进出口的数据反而要好于疫情前,这主要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只要没有发生疫情,城市的生产和物流就不会受到影响,相比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是具有优势的板块。
显然,只要生产、物流方面(制造业)能够摆脱疫情影响,形成生产制造上的优势,国家在宏观经济上依然具有腾挪空间,动态清零的政策就是有效的,这是目前政策的第二个逻辑基础。
所以,睿和智库的观点是,尽管对于不动产行业及企业,特别是商业地产的企业来说,消费的低增长甚至萎缩是痛苦的,但是动态清零的政策持续时间或将超出预期,商业企业需要做好更长期的准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与新冠共存仍是后疫情常态
随着变异病毒传染性增强,疫情发生的频率随之增高,涉及的范围也将会扩大,这也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与病毒共存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观点,但要强调的是,与病毒共存并不是迎来了疫情后时代,它仍是后疫情的时代,它仍是一种低增长甚至萎缩的经济状态。
从美国的经济表现来看,一季度GDP增速为-1.4%,低于市场预期。当然,如果采用同比数据,一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并不差,达到了3.57%,特别是消费增长可观,拉动了GDP的增长。
美国的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比最高,达到了70%左右。疫情以来,消费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从数据来看,消费的拉动作用一直持续到2021年的三季度,这与中国的情况刚好是相反的。
美国消费的增长,首先来自于个人收入的增长。疫情以来,美国居民月度收入均值较疫情前增加了13.8%,在增量中,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占六成以上。另一部分来自于财产收入的增长,这得益于美股的持续攀升。
显然,带动美国居民收入乃至消费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于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数据显示,美联储持有债券从2020年初约3.8万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1月底8.3万亿美元,2022年1月底比2017年上轮量宽4.26万亿美元峰值高出94.8%。
但是,货币的超发也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不断创出历史新高。随着通胀的攀升、货币的收缩,最终反映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如一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这种现象不仅在美国出现,英国、法国的经济数据也是如此,在放松隔离措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快速恢复,而下一个经济周期又陷入萎缩,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脉冲式复苏。其路径是,防疫放松,消费型经济反弹,疫情加重,生产型经济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背后有深刻的微观逻辑支撑,具体表现在:居民不断在感染-康复-感染中循环;以及企业层面防疫措施的争议,从口罩、检测,到疫苗、隔离,每一个措施都会在生产制造环节产生争议,导致个人和企业层面身心俱疲。
更大的影响在于,劳动力市场出现问题。2021年11月,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表示,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出现了下降,现在还“不能确定”这是否是暂时的,其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尤其明显,部分原因是疫情和健康问题。这承认了劳动力市场的严重性,一方面是患病群体无法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人员担心感染而不愿工作,最终导致劳动力市场混乱。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群体,如医护、工程和物流机械操作员等,会带来较大影响。一个环节的限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已成为区域普遍现象。
所以,睿和智库认为,至少在目前阶段,与病毒共存并不是一种较好选择,即便选择了,也并不意味着疫情的结束,仍旧需要面临经济低增长甚至萎缩的现实。
这样来看,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改变一种思维,在我们讨论某种变化时,不应再将其当做一种短期的变化,而是长期视角下的变革。我们需要的可能是一种更长期的应对之道。所以,我们在讨论复工复产如何按下加速键时,讨论的并不是下个月的复工复产,而应该是未来一年甚至多年的复工复产。
陈剑誉
睿和智库研究总监
用数据和逻辑来推理
提供10%解决方案的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