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爱
编辑 | 张琦
视觉 | 童洋
责编 | 韩玮烨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在商办楼宇和产业园区,“碳就是金”。
有人认为楼宇园区低碳化是一个“新”概念,但所谓的概念“新”,不一定是事物本身真的新,很可能是受重视程度低和社会认知度低造成的错觉。
建筑和楼宇行业是排碳大户,大部分人有90%的时间都生活在楼宇中。从前期的建设到后期的运营,楼宇消耗了全球约30%的能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这个数据未来还会增长。
而当前能源价格已飙升到了数十年以来的峰值,提高能效、减少能耗已成为当务之急,楼宇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楼宇低碳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商办楼宇和园区办公低碳化就是在保障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从终端能耗用户层面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再到降低供能机构的供应量来实现双碳目标,实现行业整体低碳化。
低碳楼宇的理念来源于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是建筑业发展到现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创举。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的实施将极大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楼宇低碳化过程中面临怎样的困境?
“双碳”目标下,以楼宇为主要场景的建筑必然要走向提升能效、低碳化的道路。如此庞大的建筑存量和增量,面临着历史遗留和减碳增效的压力。现有建筑主要存在碳排放量高、能源管理系统能效低、建筑设计不合理、楼宇低碳化建设的成本高等问题。
首先,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每年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0%。同时,从前期建设到后期运营,楼宇消耗了全球约30%的能源,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0%。
第二,中国楼宇的存量市场庞大,整体系统较为老旧,数字化水平较低,运营效率低。目前,很多楼宇投入的能源平台还处于孤岛运行的状态,没有和机电设备的运行发生联动,导致系统低效运转。
第三,在中国城乡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增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并出台,但执行率还比较低。不少地方建筑工程项目时盲目追求奢华风,大量使用进口或高档原料,并不在意这些原料是否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从而造成建筑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浪费。
特别是一些开发商因为市场导向,盲目推崇国外不同气候区域的那些“能耗杀手式”的建筑模式,导致了建筑能耗意外的成倍增长。
第四,在当前市场情况,大多数的开发商对建设低碳建筑不太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经济条件下,低碳建筑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导致其成本远高于旧式建筑的成本。
运营商如何打造低碳化楼宇?
楼宇建筑行业减碳的起点是实现单体建筑的低碳化和数字化,“低碳化”和“数字化”结合是实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为楼宇提供克服挑战所需的崭新架构,将极大减少楼宇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从而推动智能楼宇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要实现低碳化,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化石燃料,比如用石油或煤炭供暖、用煤气烹饪等,而代之以效率更高、更加清洁的电力。
低碳化也包括楼宇自身生产清洁能源,比如安捷物联能源物联网大厦通过太阳能、地源热泵、水蓄能、BIM等技术多种节能措施的综合运行管理。年用电减少200.5万KWh,节电率达到69.64%,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427.1吨。
这类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其成本近年来已经大幅下降。全球的楼宇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应该考虑部署这类技术,使建筑从“能源消耗”转向“自产自销”。
在数字化方面。由于建筑等级的提高,楼宇中各种新设备的数量有所增加。实现互联互通之后,能源互联网使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被打通变成数据。
通过收集、整理、挖掘这些运行数据,结合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能源用途和用能区域进行分时段计量和分项计量,分别计算电、水、油、气等能源的使用。
并且对能耗进行预测,能了解不同的能源使用情况和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及时对能源进行有效分配,也可以找出同类型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
强大的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智能化和节能效果,从而进一步达到实现低碳转型的目的。
楼宇低碳化发展趋势
“智慧楼宇”将是楼宇数字化和低碳化结合的最终目标,将呈现出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两个趋势。
被动式建筑指通过数字化及更多被动式节能技术,即通过建筑物本身来收集、储蓄一些能源,或者建筑自身生产一些能源,并使之与周围环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等)形成自循环的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装配式建筑就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原材料供应、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和管理运维六大环节,在各个环节可以充分考量数字化技术应用和降低成本等因素。
同时,装配式建筑还拥有更高的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等优势,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价值。
安捷物联高级副总裁杨鸥认为,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的有效手段,无论节能还是用户体验感,达到平衡,需要各方高度统一地去做这件事。招商、运营、工程考核的维度是不同的,招租和经营状况不是工程部门本职工作,但如果要降低2-3%能耗,工程部大有可为。
科技产品只是载体,人是使用者。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让能源、设备物尽其用,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做精准匹配,帮助商业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作为供应商不断思考的问题。
优服科技联合创始人金雪容认为,楼宇行业“碳就是金”,未来数字化技术+低碳节能技术领先的运营商将成为行业标杆。一批先行的优质低碳化楼宇闷声发财,腰部企业因低碳回报效率有限需要勒紧“碳指标”度日,而还有一批高碳排放的楼宇项目会面临经营难题。通俗而言,“碳指标”是一项强标准,类似于高考的分数线。只有资金、技术、战略眼光、紧迫感都具备的楼宇才能考取211、985院校,并在这一轮低碳产业升级过程中持续站在第一梯队,这既有一定主观性因素,也受制于客观的现实基础。
从零碳楼宇到零碳城市,建筑减碳是人类应对气候挑战的核心阵地。如果说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那么零碳城市将成为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基石。
人类已经拥有了最有力的技术工具,快速应用、立即行动才是关键。7月13日,在睿和智库主办的“2022中国楼宇园区资管及低碳数字化创新峰会”上,中国不动产低碳数字化产业联盟将正式成立,为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市场的正向发展而不遗余力,致力做楼宇数字化领域的先行兵与领航者。
睿和公开课第26讲“不动产低碳专场—拥抱碳中和”来啦!欢迎关注睿和智库视频号预约直播观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