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时候(hòu )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gè )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bù ),我说其实是我进步(bù )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shì )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层次上(shàng )。我总不能每本书都(dōu )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xiě )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shì )一种风格。
如果在内(nèi )地,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超过一千字,那些连自己的车的驱动方式都不知道的记者(zhě )编辑肯定会分车的驱动方式和油门深浅的控制和车身重量转移等等回答到自己都(dōu )忘记了问题是什么。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me )都不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zhōng )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wǒ )逛到半夜,所以早早(zǎo )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le )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gè )饺子比馒头还大。
那(nà )读者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何才能避免把车开到沟里去?
但是发动不起来是次要的问(wèn )题,主要的是很多人知道老夏有了一部跑车,然后早上去吃饭的时候看见老夏在(zài )死命蹬车,打招呼说(shuō ):老夏,发车啊?
当年春(chūn )天即将夏天,就是在我偷车以前一段时间,我觉得孤立无(wú )援,每天看《鲁滨逊(xùn )漂流记》,觉得此书与我的现实生活颇为相像,如同身陷孤岛,无法自救,惟一(yī )不同的是鲁滨逊这家伙身边没有一个人,倘若看见人的出现肯定会吓一跳,而我(wǒ )身边都是人,巴不得(dé )让这个城市再广岛一次(cì )。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见对方说话是因为老夏把自己所有的(de )钱都买了车,这意味(wèi )着,他没钱买头盔了。
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学生,听他们说话时,我作为一(yī )个中国人,还是连杀了同胞的心都有。所以只能说:你不是有钱吗?有钱干嘛不去(qù )英国?也不是一样去新(xīn )西兰这样的穷国家?
在以(yǐ )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希望拥有一部跑车,可以让我在学(xué )院门口那条道路上飞(fēi )驰到一百五十,万一出(chū )事撞到我们的系主任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所以我现在(zài )只看香港台湾的汽车杂志。但是发展之下也有问题,因为在香港经常可以看见诸(zhū )如甩尾违法不违法这(zhè )样的问题,甚至还在香(xiāng )港《人车志》上看见一个水平高到内地读者都无法问出的(de )问题。
请收藏我们的网站:m.dichanziguanwang.comCopyright © 2009-2025